爱用亲切语气词 你有“文字讨好症”吗?

分享到:

爱用亲切语气词 你有“文字讨好症”吗?

2022年10月12日 04:07 来源:成都商报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你有“文字讨好症”吗?9月上旬,脱口秀演员杨蒙恩发布的一条动态,让这个词汇冲上了热搜。

  所谓的“文字讨好症”,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词汇,习惯性地加一些语气词,显示出自己是在积极回复对方,让对方看起来更舒服。

  “文字讨好症”说法的出现引发了争议,有的网友认为确实如此,有的则认为“讨好”两字不恰当:使用者发消息时加上语气词或者表情包完全是为了尽可能表达出来自己的原本真实意思,而不是为了讨好。还有人说,不用语气词和表情包,已经不会聊天了吗?

  那么,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者如何看待“文字讨好症”?对此,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王鹏副教授和成都心动力青少年心理关爱中心理事长、心理学专家张珂博士。

  把“来了”说成“来啦”

  这是文字讨好症?

  9月7日,脱口秀演员杨蒙恩在微博发布了一条动态,让“文字讨好症”这个词汇冲上了热搜。他解释道:“比如我会把‘来了’改成‘来啦’,好给阅读者一种我欢快积极蹦蹦跳跳地回答他的错觉。”

  这个说法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有些人觉得确实如此——

  @银老板看看我:我有一个“哦”的表情包,一个大写的“哦”,是我平时用来敷衍朋友的。

  有人觉得“讨好”两字不恰当——

  @聪敏的考拉是圆滚滚的铲屎官:文字聊天的时候表达友好一些不是什么坏事,表达友好并不等于讨好啊。

  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在聊天中加语气词和表情包,有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Profondo哇:传播过程中本来就会有“噪音”干扰,而汉字阅读起来很容易引起歧义,产生多种甚至不必要的意义,斟酌字句我觉得是一种照顾阅读者感受的行为吧,尽可能表达出自己的原本真实意思,我不觉得这是讨好。

  使用者:

  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刚需”

  “文字讨好症”,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词汇,习惯性地加一些语气词或者表情包,显示出自己是在积极回复对方,让对方看起来更舒服。

  办公室白领小张告诉记者,她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讨好”。作为一名职场打工人,她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丰富的语气词和表情包,甚至成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刚需”。

  她给出了两种情景,第一是在工作时给领导和同事发消息,最常见的就是在词句的结尾处加上“哈、嘞、呀、嗷、哇、啦、哟、滴、~、!”等亲切的语气词和符号。比如,“好的”会说成“好嘞”“好哒”“好滴~”。不过,比如发布通知或工作安排时,就应当严肃些,不能把“收到”说成“收到啦”“收到哈”“收到了哟”。另外,要严防发微笑的表情或者说“嗯”或者“呵呵” 。

  第二是在生活中给亲友发消息,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给不太熟悉的亲友发消息时,要多用亲切的语气词和可爱的表情包。给熟悉的亲友发消息,反而就不用纠结是否在词句的结尾处加上亲切的语气词和符号,使用起来较随意。“千万不要给老年人发年轻人喜欢发的表情包,容易引起误会。”小张特别提醒。

  社会学家:

  科学技术改变了社交方式

  不用语气词和表情包,就不能正常聊天了吗?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待网络兴起的说法“文字讨好症”?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王鹏副教授表示,第一,“文字讨好症”证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很多情况下无法当面沟通,大多数通过网络方式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对人表达尊重,所以就需要增加一些语气词和表情包,反复斟酌再发送。

  第二,这确实让人感受到科学技术改变了社交方式。以前面对面说话,而现在我们正通过这个数字化的虚拟方式,来跟不限于周围的人社交。

  “中国有句老话,礼多人不怪。”面对新的社交方式,王鹏觉得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无可厚非,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是外部环境变化了,导致我们的生活、工作、社交方式也随之变化,“很正常。”

  心理学家:

  能让人更准确地理解你的意思

  那么,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网络兴起的说法“文字讨好症”?成都心动力青少年心理关爱中心理事长、心理学专家张珂博士认为,使用“文字讨好症”这个词,本身或许不恰当。

  他指出,使用一些语气助词不一定是为了“讨好”对方,而是尽可能让语言文字不那么“中性”或被误认为“带有攻击性”,有助于更好地在人际交际过程中准确表达交流沟通的意图,传递出积极友善的信号。而使用一些语气助词,还可以有效降低被别人误判为攻击性语言的概率,以及担心交流不畅带来的焦虑感,有缓冲和放松的作用。

  当然,张珂提醒,如果是正式工作邮件、下达通知或传达任务时,基本不要用到语气词,这时候语境氛围通常应为严肃的。平时和他人用文字交流时,因为看不到对方的语气表情,语气词能更多传达一些语气信息,让交流显得温和、不生硬。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成都商报2022年10月12日第08版)

【编辑:房家梁】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